風云A9L我們拿到手已經一個多月了,不知不覺已經開了5000多公里,總體上還是滿意甚至是驚喜的,當然也有一些小的槽點,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詳細的用車體驗,全部是干貨。
續航實在嗎?
買這樣一臺混動車,續航以及油耗表現一定是重點關注的,所以先匯報一下風云A9L這方面的表現。
首先說一下純電續航,官方數據是CLTC標準下260公里(兩驅版),更嚴格的WLTC標準也能達到193公里,在風云A9L提車后,我們就第一時間做過一期純電續航實測,車上三個人開空調的情況下,實測國道的純電續航是239.9公里,之后發動機才介入。
這個數據純市區跑200公里是完全沒問題的,所以如果家里是有充電樁,那城區基本上是不需要用油的。
當然,如果家里沒有充電條件,風云A9L是支持快充的,之前我們也實測過,在高速充電樁,20%充到80%只需要25分鐘,只要不是那么趕,長途自駕也完全是可以用電為主,用油為輔,用車很省。
再來看油耗。
從提車到現在,這臺風云A9L總共跑了五千多公里,最近一次清零之后小計里程總共是4741.5公里。
因為用車很頻繁,根本沒有時間去充電,所以風云A9L這期間是完全沒有充電的(可以看到外接充電電量為0),總共是消耗了267.9升燃油,換算下來,高強度使用下,饋電油耗百公里5.65升,而且喝的是92號汽油。
這期間,車輛的平均時速是36.5km/h,是標準的市區綜合工況,然后這一個多月剛好也是炎炎夏日,一上車,空調基本都是打到最低溫度,所以這個油耗表現還是非常不錯的。
如果是春秋季節,溫柔點開,這臺車饋電狀態跑到官方標稱的WLTC標準下4點幾的油耗,完全是可能的。
操控好不好?
作為一款起售價不到14萬的C級旗艦轎車,的底盤表現確實Hold得住“C級旗艦轎車”的標簽。
風云A9L開起來,指向精準(雖然電子味略重了點),過彎穩,濾震好,底盤高級感非常到位,而且這還是在我們這個次低配沒有搭載CDC主動懸掛的表現,如果是次頂配以上,應該還會更驚艷。
這個底盤表現其實很難和它的價格聯系起來(不到14萬起售),因為在這個價位,雙叉臂加高階五連桿的配置本身就不多見,更不用說大量使用鋁合金材質了。
看過我們評測的都知道,鋁合金材質的好處,不僅是防生銹,更有利于車輛的輕量化,而且能有效降低簧下質量,提高車輛的操控和濾震性能。
所以風云A9L在底盤操控這塊做的真的是超出預期的,完全可以跟很多四五十萬的豪華轎車扳扳手腕。
我一直很佩服現在還愿意在底盤上下功夫的廠家,因為現在價格這么卷,底盤又是購車的時候普通消費者很難感知到的,而對于內行來說,一個緊急變道,走一段十字路,底盤的功力就會高下立現。
從這個角度來說,奇瑞還是很多人喜歡的那個奇瑞。
動力順不順?
之所以選“順不順”作為動力部分的重點,是因為風云A9L作為一臺混動車,它跟純電動車與增程式最大的不同,也是最難處理的,是電機驅動和發動機驅動之間的串并聯關系。
之前開其他品牌混動車,包括奇瑞早期的DHT產品的時候,我都是遇到過明顯的動力銜接切換感的,算是一個體驗的扣分項,所以很期待風云A9L的表現。
實際開了五千多公里下來,風云A9L在這方面讓我很驚喜,因為車輛始終處于饋電狀態,低速時電機驅動,速度上去一點,如果系統感知到比較大的動力需求就會啟動發動機,但是我很難分辨,發動機是在發電還是處于直驅模式。
甚至因為車型的隔音和啟動策略做的比較到位,就連發動機啟動這件事也是需要我去刻意感受才發現的。
這樣的表現,還是非常匹配風云A9L旗艦轎車的定位的,并沒有因為起售價不高就放松在技術細節和調校方面的打磨。
至于加速,因為本身車輛就是饋電狀態,我自己是習慣切換到節能混動模式去用的,因為低速電機驅動已經完全夠用,深踩油門,則能夠迅速接入發動機的動力,這樣一臺C級車,也能很輕快地提速。
高速路段,占比較少,但是風云A9L表現也很讓人滿意,首先是發動機動力儲備很好,直驅模式下,配合電機的調節,能做到既順又快。
而且風云A9L這套混動技術相比純電,可以做到沒有里程焦慮,相比增程,在高速的油耗會有明顯的優勢,電機配合發動機一起發力,也能在同樣的成本下,降低對電機的性能要求。
總之,這臺車的加速,奇瑞官方給出的只有7.9秒的零百加速,但是我實際體驗下來的東西是要比這個干巴巴的數字要豐富的多的。
舒適感到位嗎?
一臺C級車,舒適性也會是大家的追求。
風云A9L的尺寸,對于一臺五座轎車來說,已經完全是溢出的水準了,三米的軸距,可以在確保后排有非常寬裕的乘坐空間,而且在底盤有電池的情況下,地板高度也控制的不錯,沒有坐小板凳的感覺,為整車舒適感的打造打了一個好基礎。
然后重點說一下座椅的舒適感。
整體的軟硬度很適中,邊緣承托設計到位,打孔的材質夏天上車也不會很悶,重點是座椅的配置很厚道,在我們買的次低配就配置了前排的座椅加熱和通風,主駕也有按摩功能,第一次用到真的挺驚喜的。
另一個個人比較喜歡的地方就是天窗的設計,采取了兩段式的設計,能很好地兼顧車頂的安全性和車內的采光需求,自帶的手動遮陽簾也在不顯著增加成本,不犧牲頭部空間的情況下,盡可能避免了很多新能源車的暴曬問題。
在車內人機工程學的設計方面,風云A9L有些不錯的設計,比如車輛駕駛模式是可以通過方向盤上的按鍵直接切換的,在手機無線充電面板上方,保留了空調的實體按鍵,沒有為了所謂的科技感犧牲行車安全性,還是很想給設計師點個贊的。
稍微有點想吐槽的地方,一個是空調實體按鍵的樣式有點粗糙,不夠精致,一個是門把手側面的門飾板,用了硬塑料材質,手開關門的時候,觸感不是很好,還有就是后備箱空間雖然不小,座椅也支持整體放倒,根據自己日常的使用經驗,3-4人出行是比較普遍的,如果能支持4/6比例放倒,在后排保留一個或兩個座位,顯然會更實用一些。
智能化有驚喜?
以上這些其實都算是造車基本功,奇瑞的表現好,也不是很意外,但風云A9L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現就真的很超出預期了。
首先車機這塊,8255芯片配合15.6英寸的高清屏幕,流暢度大多數時候都可以用絲滑來形容,語音識別的速度和精確度也很不錯,系統的菜單設置,功能分類合理性,完全可以媲美新勢力,邏輯清晰、內容清爽,很好用。
智駕這塊是更大的驚喜,畢竟這臺次低配優惠后也才15萬,但是在智駕和泊車等配置方面已經完全和頂配一致了。
風云A9L目前上市的版本采用的是高通的SA8620芯片,算力128TOPS,配合7攝像頭、12顆超聲波雷達和3顆毫米波雷達組成一套獵鷹500雙目純視覺智駕系統。
從硬件上來說,這套系統其實算力在行業內并不算高,我的期望值也沒有多高,但實際使用起來完全是超出預期的。
在導航開啟的情況下,車輛只要位于高架、高速區域,并且開啟了駕駛輔助,車輛會自動進入智駕模式,可以很出色地完成自動超車變道、自動上下匝道等NOA輔助功能。
有一次傍晚時分,視線已經不是太好的時候,在城區快速路上,前方出現一輛停留的路政維修車輛時,風云A9L在NOA狀態下,檢測到左后方沒有來車的情況下,很干脆地完成了打左燈變道避讓,整個一老司機的感覺。
在城市道路,這套獵鷹500系統雖然尚不支持城區NOA,但也能夠做到識別紅綠燈,協助駕駛員進行巡航、自動根據紅綠燈走走停停、車道保持。
以上這些已經完全能夠滿足90%以上的智駕需求,未來風云A9L還會上市帶激光雷達的版本,預計會補齊城市智駕。
另外,風云A9L的泊車輔助功能,也讓我感覺完全不輸任何新勢力產品,只要進入倒車模式,屏幕上就會出現自動泊車的標識,點一下,就可以選擇識別到的車位進行自動泊車,反應非常快,停的也準。
開這臺風云A9L期間,NOA功能還做不到每天都用,但這套泊車系統是基本上每天都會去用的功能,非常實用。
總結
以上就是開風云A9L這5000公里印象最深的一些體驗了,除了這些,其他印象比較深的點就是風云A9的人機工程學也是做得比較到位,很多同級別的車,都是完全取消了實體按鍵的,風云A9L沒有這樣做,保留了一排空調按鍵,不管是從便利還是安全的角度去考慮,都是很好的設計。
當然,在體驗過程中也有一些小的槽點,比如說剛才說的空調按鍵,樣式的設計和質感都還有提升空間,還有就是車門扶手旁邊的門飾板,用了硬塑料材質,還是感覺有點掉價,希望未來的改款車型能在這些方面有所改進。
最近的銷量顯示,8月風云A9L也是交付了超過1萬臺,拿到了C級混動家轎市場的銷冠,在整個C級車市場也是僅次于小米SU7和奧迪A6L,預算在15萬左右,或者對C級車感興趣的朋友,強烈推薦去看看風云A9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