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盛地,秋色如畫;惠山腳下,群賢畢至——在這個收獲的季節,同時也是“十五五”規劃開局謀篇的關鍵階段,一場圍繞混合動力技術的高端研討會在長三角先進制造業集聚區——無錫惠山盛大啟幕。
9月11日,由汽車評價研究院主辦的“2025年中國混合動力技術持續創新與市場趨勢研討會”,以“‘十五五’時期混合動力技術發展路徑與行業協同創新”為主題,匯聚政、產、學、研各界力量,旨在打通技術創新與產業落地的鏈路,為中國混合動力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無錫惠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楊以軍在研討會上表示,混合動力技術恰如連接傳統動力與純電未來的“梁”,既是交通領域節能減排的關鍵路徑,更是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引擎。值此技術變革與市場機遇交匯之際,本次研討會以“持續創新與市場趨勢”為主題,可謂“恰逢其會”、意義非凡。
無錫惠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楊以軍
“回顧過去五年,我國混合動力技術實現了從‘跟跑’向‘并跑’的重大跨越,為‘十四五’收官畫上圓滿句號。面向未來,協同創新將成為混合動力技術邁向全球領先的重要動力。”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文宏在本次研討會上如是說。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張文宏
堅持自主創新“十四五”突破混合動力技術壁壘
國產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熱效率普遍突破44%,部分技術路線已達到48%,實現國際領先;高壓混合動力系統全面升級;800V平臺廣泛應用;純電續航突破300公里,綜合續航里程邁向1400公里……在“十四五”期間,由于堅持自主創新,我國混合動力技術突破多項“卡脖子”難題,取得了顯著成效。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最成功的技術路線和產品創新方向就是混合動力。“中國混合動力技術取得四項讓我們在全世界都引以為傲的成績:一、中國混合動力產品規模當之無愧全球第一;二、技術專利全面領先;三、全球化布局加速;四、混合動力技術成為中國與世界傳統汽車工業強國競爭的利器。”李慶文表示。
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
中國混合動力技術突破世界汽車強國的技術壁壘,離不開產、學、研的刻苦攻關。針對切換過程一致性和平順性不佳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副院長趙治國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構型的設計和評價。趙治國團隊提出了圖形化和數學描述方法,并規范流程,最后將構型的設計、參數優化以及性能評價集成為一個軟件。該軟件可完成非常復雜的功率分流構型設計過程,大大提高設計效率。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副院長趙治國
為了更好地控制模式切換過程,趙治國團隊提出了模型預測、魯棒控制及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以實現最優切換邏輯的求解,最終通過工程化應用,解決模式切換平順性的控制問題。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帥石金認為,當前我國混合動力構型呈現多樣化發展的特點。插電混合動力乘用車以增程串聯構型和P1+P3串并聯構型為主流,兼顧動力性與經濟性;商用車混合動力構型主要有并聯和串聯兩種構型,在高速公路場景適合用并聯構型,以發動機動力為主,電機助力,而在城郊道路場景適合采用串聯或串并聯構型。在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方面,我國高效專用發動機已取得技術突破,通過“高原出高峰”實現熱效率突破,達到45%-50%;采用“5高2低”技術路線,即高滾流比、高壓縮比、高EGR率、高能點火、高增壓、低泵損、低摩擦;結構也相對簡單,成本較低。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帥石金
在產品方面,一汽集團研發總院首席專家趙雪松在研討會上重點介紹了紅旗混合動力平臺——“紅旗·鴻鵠”平臺。該平臺又分為橫置、縱置和越野三大平臺:橫置平臺強調極強電感、極低油耗、極耐低溫;縱置平臺適配C+D級及以上車型,更關注極致駕控與極享舒適;越野平臺則更注重旗艦越野、縱馳體驗和駕乘感受。
一汽集團研發總院首席專家趙雪松
“今年,為應對東風集團車型需求,東風汽車研發總院發布了800V超級電混系統,并獲得中汽中心首屆首批“PREMIUMDRIVE高品質混合動力認證”。該超級電混系統搭載的是1.5TD平臺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這是行業首款認證熱效率突破45%的發動機,升級版認證熱效率已達47%。”東風研發總院乘用車動力中心副總工程師余秋石介紹道。
東風研發總院乘用車動力中心副總工程師余秋石
作為混合動力系統核心部件,變速器技術近兩年也取得長足進步。極光灣科技變速器設計總工程師李亞南在研討會上表示,基于對市場混合動力化趨勢的判斷,公司致力于通過一系列發動機高效化、變速箱集成化、電驅系統創新化的技術突破,打造高性能、高效率、高集成度的混合動力系統產品,以解決純電動車的用戶痛點,并已成功應用于多個高端車型。
極光灣科技變速器設計總工程師李亞南
在電機方面,浙江超精電機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羅濤介紹,高速電機具備體積小、功率密度高的特點,可簡化或取消傳動系統,提升效率。其團隊已研發出包括2.5MW、15000rpm發電機,2kW、200000rpm微型電機,盤式電機,125kW、45000rpm空壓機電機等頗具競爭力的產品。
浙江超精電機科技有限公司研發部主任羅濤
自主品牌全面崛起混合動力市場格局發生深刻變化
據官方數據,混合動力汽車年銷量從2018年的19.6萬輛躍升至去年的89.6萬輛,已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支撐。
近幾年,中國混合動力汽車市場格局也在發生深刻變革:從早年外資品牌主導,到如今自主品牌全面崛起,我國混合動力技術逐步形成HEV與PHEV并舉、以智能化為核心的發展路徑。2024年數據顯示,自主品牌混合動力車型市場占比已超過57%,插混車型憑借油電同價優勢在非限購城市快速滲透。
研討會現場
余秋石表示,目前混合動力技術搭載趨于兩極化:一極是A級車普遍應用,另一極是越來越多高端車型推出混合動力版本。從購買比例來看,在混合動力車型細分市場中,家庭用車比例更高。車主在購買混合動力車型時考慮的因素更多,既要比拼燃油車,也要對標純電車,這給研發人員帶來更多挑戰。不過,正因為細分市場不斷細化,車企在規劃車型目標群體時也更精準。“我一直認為,當混合動力車型作為主力車型在市場上鋪開后,既帶來更多挑戰,也帶來更多機會。”余秋石說。
“從全球市場來看,純電動車增長放緩,混合動力車型增長明顯;在中國,汽車市場正從‘純電主導’轉變為‘純電與插電混合動力并駕齊驅’,插電混合動力車型與增程式混合動力車型銷量持續增長。目前,混合動力技術已覆蓋除微型車外的所有車型。”李亞南表示。
研討會現場
高端化、場景化、協同化“十五五”混動發展的關鍵是融合創新
“十四五”期間,我國混合動力技術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績,為“十四五”收官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
展望“十五五”,張文宏認為,混合動力技術將重點圍繞“三化”方向推進創新:一是技術高端化。800V高壓架構、5C超充技術、46%以上熱效率發動機將成為主流配置,推動整車能耗再降15%;二是應用場景化。依托AI能量管理系統,實現擁堵預判充電、深度能量回收等精準控制,使技術紅利切實轉化為用戶體驗提升;三是產業協同化。需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加快建立混合動力技術標準體系,推動整車企業、高校、能源企業跨界合作,培育更多專精特新供應鏈企業。特別需指出的是,在“雙碳”目標引領下,混合動力技術正由節油向全生命周期節碳轉型,行業領先技術已證明通過架構創新可實現每輛車年減碳超1.2噸,為交通領域碳中和提供切實路徑。
研討會現場
當前,各個領域的“十五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制定中。在混合動力領域,李慶文認為,相關主管部門在制定“十五五”產業發展規劃時應注意以下十個因素:一,尊重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偉大創造;二,產業政策要更加靈活、有效、有節制;三,發揮“一大兩多”、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巨型市場優勢;四,完整供應鏈體系的有力支撐;五,產學研協同創新;六,外資品牌在全球特別是在中國油電混技術保守、封閉的態度對中國車企形成倒逼動力;七,中國汽車產業成千上萬優秀工程師的卓越貢獻;八,開放融合的創新生態環境;九,產品迭代速度與應用AI的能力;十,借助資本的力量。
在政策和生態層面,帥石金建議,我國要建立碳中和燃料政策體系,推動跨行業創新聯合體建設,并完善排放法規適配性。
當然,在此次研討會上,多位企業人士也分享了他們對未來技術趨勢的預測以及下一步研發和產品規劃。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劉繼偉認為,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混合動力車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為AI控制動力提供了更多可調的自由度和機會。通過軟件和AI算法定義動力系統,可應對車輛使用中千變萬化的環境,如擁堵、速度、溫度、高原、山路、電池電量、輪胎磨損等,從而優化系統性能,實現更大收益。同時,利用AI技術,車企可實現基礎平臺升級,如燃油噴射系統、P3電機、軸承等技術改進。對比基于規則的控制,算法能在有限算力內實時尋優(如分步調整發動機轉速等),實現高效優化而不顯著增加成本。AI技術還可實現多工況全覆蓋,確保算法能覆蓋所有場景。“此外,核心算法還可優化能耗管理,普遍實現約6%的燃油消耗收益,較好情況下可達7%,較差情況下也能達到5%;基于算法記錄發動機、電機工作數據和后臺故障信息,車輛可進行前期預測和反饋,實現預測性維護,改變固定里程保養的傳統模式。”劉繼偉說道。
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總監劉繼偉
湖南金潤電液控制系統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倪石龍在研討會上分析了未來電液控制的發展趨勢:首先,電液控制模塊將向更深度的集成化方向發展,從模塊級走向芯片級液壓;其次,電液控制模塊將集成AI算法和預測性控制,實現自學習與自適應控制;第三,新材料的應用,包括新型密封材料和輕量化材料;第四,開源與生態,未來可能出現開源電液控制平臺,加速行業發展。
湖南金潤電液控制系統有限公司執行總經理倪石龍
坤泰車輛系統(常州)股份有限公司混合動力技術總監張海濤分享了坤泰未來產品規劃:首先,積極響應行業趨勢,規劃高壓化產品平臺,重點布局800V和1200V兩個電壓平臺;其次,通過集成設計,在有效降低產品成本的同時實現輕量化目標,產品重量的減輕將直接助力提升整車燃油經濟性;再次,實現高速電機技術突破,目標將電機轉速提升至30000轉/分鐘級;最后,實現“人-車-路-云”一體化協同。該戰略依托云端大數據平臺,實現數據的實時采集、計算與反饋,通過整合實時路況信息與駕駛員風格數據,系統能夠持續優化參數標定,并具備前瞻性預判能力。基于對能耗表現的系統性分析,平臺可提前規劃并推薦最優駕駛模式,實現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坤泰車輛系統(常州)股份有限公司混合動力技術總監張海濤
研討會同期還舉辦了以“‘十五五’期間混合動力技術協同創新”和“‘十五五’期間混合動力市場發展趨勢預測”為主題的兩場圓桌討論。在“‘十五五’期間混合動力技術協同創新”的圓桌討論中,嘉賓們普遍認為,強電驅、智能化、大規模互聯是未來混合動力技術協同創新的方向。
圓桌討論1:“十五五”期間混合動力技術協同創新
在“‘十五五’期間混合動力市場發展趨勢預測”的圓桌討論中,嘉賓們則形成了混合動力車型市場滲透率還將繼續提升的共識,對混合動力車型市場前景非常看好,并提議混合動力車型要積極參與全球競爭。
圓桌討論2:‘十五五’期間混合動力市場發展趨勢預測
惠山秋濃聚賢才,混動潮涌啟新程。2025中國混合動力技術研討會在無錫召開,既是對“十四五”產業跨越的深情復盤,更是“十五五”征程的謀篇起點。過去數載,中國混動實現從“跟跑”到“并跑”的蛻變,通過本次研討,“十五五”中國混合動力技術發展方向愈發清晰,而AI能耗優化、“人-車-路-云”協同等創新,更讓混動產業積蓄領跑勢能。此次盛會既是思想交融,更是行動誓師,未來五年,中國混動必將以創新為筆,在全球汽車變革中繪就“中國智造”的璀璨篇章。